本研究室以闫凤英教授为负责人,由不同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组成。闫凤英教授人长期从事城乡规划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做访问学者。

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特点和学术贡献如下:

一、居住行为理论研究:

提出并开展了居住形态的进化与社会人口、经济、文化、制度等宏观背景的关系研究;尤其对西方工业化与集约式居住形态的产生和发展、集约化居住模式、行为和空间、我国当代城市居民的居住行为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展成为研究生课程《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的社会学解析》。相关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学者他引23次。

二、生态住宅与住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通过跨学科研究,开展了基于空气流场分布规律的住宅与住区气候设计研究,将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朝向、平面布局、气候效应等的设计概念定量化、科学化,研究其关系机理,使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规划和设计概念更加理性化。相关研究论文得到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学者的引用30多篇次。

三、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在天津市城乡规划科技项目支持下,从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城市宜居测度和比较模型,基于AHP等模型方法,构建了天津生态宜居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天津的城市适度规模研究,为天津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决策提供了参考。相关工作获得天津市规划局的好评。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住区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支持下,结合城镇规划设计实践,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片区空间规划理论等开展了深入研究。通过GIS技术以及地理学区位理论、运筹学组合规划理论建立模型分析方法来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优化。

五、城市化进程中的灾害风险评价及防灾规划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典型衍生灾害的防治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开展了研究。针对天津地区,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的城市灾害风险评价的GIS数据库系统,开展天津市滨海新区消防应急救援规划、基于火灾安全的滨海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降低特定地域单元的火灾风险等级。

在上述研究方向,闫凤英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城乡规划科技项目等课题的支持。

研究室的规划实践

近年来研究室设计完成了多项规划设计项目,实现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结合。包括山东省威海市三角集团厂部滨海地段居住小区规划、河南省襄城县政府住宅开发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政府办公楼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浙江省长兴县煤山商业居住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海南省生态旅游空间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