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子洋 |
|
发布时间:2018-12-10 来源: | |
职 称:教授
单 位:建筑系 专业履历: 198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198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 本科生教学: 建筑设计; 研究生教学: 工程设计实践; 科研方向: 1、建筑设计及理论; 2、城市环境及住宅; 近期学术成果: 科研: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寒冷气候区住宅节能技术标准与专题论证研究》,2007年1月——2010年12月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研究和建筑样本调查》,2011年1月——2014年3月 重点设计实践: 1.天津市重点工程,“天津传媒大厦”设计方案中标并实施,2012年 2.山东省济南市重点项目,“济南人民日报山东分社办公大楼”设计方案中标并实施,2013年 3.天津大学新校区行政管理中心设计主持人,2015年 4.天津市临港综合服务办公大楼设计中标并实施,2015年 5.河北省霸州市规划展览馆中标实施,2014年 专业论文: 1.荆子洋、卞洪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庭改造,建筑学报,2004(11); 2.荆子洋、张键,以连续性公共空间组织为主线的小区规划,建筑学报,2006(4); 3.荆子洋、张键,时间·内省——一个小住宅设计的思考,建筑师,2007(4); 4.荆子洋、张键,创造低成本、高品质的节约型住宅区,建筑学报,2007(4); 5.荆子洋、徐良,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浅析,山西建筑,2007(5); 6.荆子洋、刘韦,使用者与设计者的心理差距——路易·康的菲利普·艾塞特图书馆,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社科版增刊; 7.荆子洋、白洁,木材与新的结构可能性,建筑与环境,2009(3); 8.荆子洋、李佳音,天津街道模式发展探索,建筑与环境,2009(4); 9.荆子洋、金欢,浅析经济型酒店设计,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社科版增刊; 10.荆子洋、李岩,红黄蓝绿的视觉冲击——浅谈原色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作用及应用原则,建筑与环境,2010(2); 11.荆子洋、杨屾,阿特金斯在中国发展的现状研究,建筑与环境,2010(2); 12.荆子洋、田卓勋,纯净的融合——解析桢文彦的建筑观及其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启示,建筑与环境,2010(2); 13.荆子洋,天津大学建筑学教学框架,建筑教育,2010(5); 14.荆子洋、田卓勋、张敬,华北地区农村被动太阳能房应用研究,建筑新技术,2010(5); 15.荆子洋、王凯仲、张敬,山东新农村住宅加建阳光房节能改造调查研究,建筑新技术,2010(5); 16.荆子洋、李岩,场力作用下的聚群设计——传统聚落布局思路对总部基地规划设计的启发,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7. 荆子洋、赵芸,景观素材的空间塑造,第四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2007; 18. 荆子洋、李蕾、袁逸倩,新型混合社区—社区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老龄化社会中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探索,第四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2007; 19. 荆子洋、王明星,浅析美国住宅单元规划开发(PUD)模式,第四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2007; 20. 荆子洋、郭鹏伟,伊东丰雄创作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转变,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2007 21. 荆子洋、赵石刚,西方近代城市设计思潮的发展,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2007; 22. 荆子洋、戴亚楠,住宅围合空间的构建与布局,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2007; 23.荆子洋、谭瑶,捷德事务所在商业项目中的设计策略,建筑与环境,2010(3); 24. 荆子洋、张伟、李文,当代建筑立面设计的肌理视觉特征,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5.荆子洋、于杨,北京地区农村住宅主动式与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利用现状,建筑新技术,2011(6); 26. 荆子洋、李治刚,浅谈建筑智慧型能源管理系统,建筑新技术,2011(6); 27. 荆子洋、崔凯,谈建筑室内界面形态的室外化趋势,建筑与环境,2011(6); 28.荆子洋、杨波、张亚洲,利用日照软件对塔式高层居住区容积率受用条件影响的数理分析,建筑新技术,2011(6); 29. 荆子洋、徐瑾、张键,基于建筑整体性的建筑元素设计原则究,建筑与环境,2013(5); 30. 荆子洋、翟建宇、张键,浅析BIM应用对建筑方案设计过程的影响,建筑与环境,2013(5); 31. 荆子洋、华正鑫、赵劲松,浅谈幼儿园建筑的色彩设计,建筑与环境,2013(5); 32.荆子洋、朱博、杨葳,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的理性主义,中外建筑,2014(1); 33.荆子洋、王威,我国公共建筑屋顶绿化浅析,建筑与环境,2014(3); 34. 荆子洋、刘茂灼,浅谈国内低碳建筑的技术堆砌问题,中外建筑,2014(3); 35. 荆子洋、方圆、赵长亮,寻征设计支持下的可持续医疗建筑设计,中外建筑,2014(6); 36. 荆子洋、聂华峰,浅析高层建筑顶部设计,城市建筑,2014(8); 37. 荆子洋、胡昱,基于不同材料的我国农村生态住宅实践分析,建筑文化,2015(2); 专著教材: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快速建筑设计80例,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 2.走出老城南——2010年八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8); 荣誉获奖: 1.天津市塘沽区“莱茵春天”居住小区设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双节双优住宅方案竞赛金奖,2005; 2.“汇文名邸”居住小区设计,天津市建委,天津市建委优秀住宅设计二等奖,2006; 3.保定市东三环两侧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河北省城市规划协会,河北省优秀城乡规划编制成果二等奖,2008; 4.滨海临空企业总部A区(一期),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2014年“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评选建筑工程一等奖,2014; 学术兼职: 天津市建筑协会成员; 天津市建筑师沙龙秘书处成员;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工作室设计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策划专业委员会委员; 邮 箱:jingziyang63@126.com |
|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