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曾 坚 教授

联系人:王 峤 讲师

邮 箱:zengjian022@qq.com;wangqiao@tju.edu.cn

电 话:27404491

团队简介

本团队依托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滨海城市安全与数字防灾”,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网络设计及安全保障集成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快速城镇化典型衍生灾害防治的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教育部社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我国特大城市旧城区生态化改造规划策略研究”,全国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基于智慧技术的滨海大城市安全战略选择与综合防灾布局措施研究”等多项国家重大与重点纵向科研项目。

团队研究城市群生态安全、快速城镇化区域的空间结构演变与典型灾害的衍生机理,探索防控典型灾害的规划设计原理和方法,为典型城镇化衍生灾害防治、有效防止建设性破坏,建立安全城市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国家重点建设奉献了力量。团队负责人为城乡规划系学科带头人曾坚教授,团队成员包括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旧城区生态化改造和城市防灾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中青年骨干学者,已完成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城镇群高密度空间效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重要与大型公共建筑的抗爆与防火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五册等国家重要出版物,发表论文300多篇。

成员简介

曾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天津市规划设计大师。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建筑学科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城市规划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研究总院顾问总规划师。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规划学会理事、国家注册规划师全国考试命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一、十二、十四届专家组专家、中国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委员,以及《建筑学报》、《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城市空间设计》、《城市建筑》、《城市环境设计》等 13 家刊物编委。长期从事城市规划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当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理论、滨海城市安全与可持续防灾理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城市综合防灾理论与方法,大型与重要建筑性能化防火及数字模拟,以及规划创作实践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了大量前沿性课题。 2000 年以来,主持有关安全防灾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5 项,省部级 6 项纵向课题。近年来,在城市规划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获得了多项荣誉。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各 1 项;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1 项;全国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一等奖 1 项,天津市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3项等。

杨崴,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IT) 联合培养博士,获 DAAD 奖学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IT)访问学者,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Z)访问学者,SCI 检索刊物 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 Industrial Ecology 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建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法;以建筑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生命周期成本(LCC)为基础,结合 BIM 和 GIS 等数字信息平台,建立多尺度的量化模型,分析建筑和建筑存量在中长期范畴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成本,建立定量化、可视化的建筑与城市设计辅助工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参加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1 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教育部博士点项目 1 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3 项,如 IEA EBC Annex72 项目。已获得软件著作权 1 项,出版 22 万字专著 1 部。已获高水平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关于中国建筑存量动态演进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近年获 SCI 他引 40 余次,被多家国际知名研究结构作为中国建筑存量研究的代表文献引用。

戴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中国现代建筑的动态跟踪、20 世纪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地域性建筑、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代表著作有《印度现代建筑》(与邹德侬合著,2002),译著 2 部(《当代世界建筑》,2003;《街道与形态》,2011)、参与编写《中国现代建筑史》(2001), 国家级教材 2 部(《中国现代建筑史》,2010;《外国园林史》,201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八分册,2017),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建筑史继续研究(2000-2010)”、参与完成“中国建筑理论学者及其主要建筑创作理论的系统性研究(1980-2010)”等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在研 1 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BIM 的现代建筑遗产生命周期分析及保护再利用研究”。

曾鹏,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城乡规划系副主任,小城镇规划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低碳大学联盟专家组委员、中国科技名词城乡规划学科编委会委员、天津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专委会主任委员、欧盟 UKNA(Urban Knowledge Network Asia)研究机构借调研究员、《小城镇建设》杂志编委、英国卡迪夫大学、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规划设计项目数十项,获多项省部级奖励,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大学生规划设计竞赛获得数十项高等级奖项。主要研究方向:宜居村镇规划发展模式、城市安全与防灾、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

侯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 UNC 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开展国家级研究课题 4 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 参加 3 项。主持教育部博士点项目 1 项,参加省部级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征文及青年学术论文评选“青年学术论文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国家级设计竞赛中获奖 14 项。作为参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奖 20 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东南大学出版社特约编辑、《新建筑》审稿专家。主要科研方向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新方法及应用、城市空间的数字仿真与模拟分析研究、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

蔡良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荷兰TU Delft 大学访问学者,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撰写专著教材 2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 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 项、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1 项,参与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国家级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项,发表各类学术期刊论文 2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旧居住区公共安全研究、儿童安全城市、 参数化建筑与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城市与建筑美学理论研究。

李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规划博士。主要科研方向包括生态规划与绿色城市;健康城市研究;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力活动视角下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水平量化分析及影响机制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视野下海内外中山公园的地方建构、景观价值感知和认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化多样性视野下天津近代公园的日常景观、历史变迁与保护策略研究”等。

王峤,讲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小城镇规划发展研究所学术科研秘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1项、天津市建设系统软课题研究1 项、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2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及重大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撰写专著及教材 7部, 发表各类学术期刊论文近 30 篇,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城市规划类竞赛奖项。研究方向是韧性城市设计、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等。

研究方向

从滨海群的生态安全,结合雄安新区等国家新区建设,研究低碳、生态城市设计和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探索滨海地区快速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基于遥感、遥测和 GIS 等智慧技术的规划设计原理;同时探索数字安全规划管控理论和规划设计标准,此基础上进行优秀规划设计实践和典型地域的工程示范。

招生要求

本导师团计划录取硕士研究生2-4名,招收本科毕业学校应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不含天津大学)或所学专业所类属的学科在最新一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列B+档及以上的其他重点高校。

主要面向城乡规划学或建筑学招生,也鼓励风景园林学、生态学、遥感遥测、计算机科学、安全学以及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跨学科优秀人才报考。所招收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应以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快速城镇化区域灾害衍生机理、数字技术与防灾减灾、生态城市规划与技术等方向为主,并与导师团队一起,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一系列研究课题。

申请流程

我校2019年共有119个研究生导师团,其中建筑学院入选7个。

点击链接可查看天津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导师团招生简介。

http://yzb.tju.edu.cn/xwzx/zxxx/201805/t20180522_306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