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拟于2025年11月在天津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作为学术指导、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承办。会议包含论文征集、优秀论文评选、大会学术研讨、青年学者论坛、现场考察等多项内容,诚邀各高校师生、建筑师和业界人士参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一、会议主题与分议题

本次会议主题为聚落-民居整体性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会议倡导通过整体性思维,系统探讨聚落-民居的形成、演变与未来发展路径。

本次会议聚焦六个分议题:第一历程•回顾•展望——民居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回溯自营造学社成立以来中国民居研究学术史,探讨民居研究整体性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思考民居建筑的发展趋势;第二地域•生态•发展——聚落景观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乡村振兴:依据ICOMOS-IFLA《乡村景观遗产原则》(principles concerning rural landscape as heritage),倡导“所有的乡村地区都是景观,所有的乡村景观都是遗产”,将农业遗产、水利遗产、生物文化遗产、水乡聚落等纳入乡村文化景观体系,探索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三、体系•功能•空间——大型遗产设防聚落的系统构成与人地关系:聚焦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古驿道等由遗产本体与自然环境、周围聚落、附属设施所构成的具整体性特征的大型遗产,研究其设防聚落的系统构成与人地关系;第四、挖掘•发现•阐释——近现代居住建筑的价值研究与保护利用:重新审视近现代居住建筑的时代意义,例如代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农村集体建筑、单位大院和职工宿舍等,阐释其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第五匠作•谱系•智慧——传统聚落-民居营造技艺与文化传承:持续挖掘传统民居的营造技艺和匠作谱系,探讨传统技艺如何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保持传统智慧的永续传承;第六、原型•演化•新生——传统民居范式与当代设计创新:民居建筑是居住文化的物化和载体,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创造兼具地域特色与现代功能的新型民居。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分议题讨论,会议旨在以整体性思维统筹乡村聚落、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实现生态、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二、媒体支持

新建筑、建筑师、华中建筑、南方建筑、建筑遗产、时代建筑、世界建筑、西部人居环境学刊、中国名城、城市环境设计等

三、论文全文提交

会议邮箱收到摘要390收到摘要录用邮件的作者于2025815日前将论文全文提交至会议邮箱,文件名为:分议题序号-全部作者-论文题目示例:1-张三+李四-西南民居研究综述),会议评选优秀会议论文择优组织专刊专栏期刊杂志发表

论文格式:

·标题,3号黑体字,加粗居中;

·作者姓名,小4号楷体字居中;

·作者姓名加脚注,脚注内容包括:工作单位或就读院校,职称(职务)(学生可不写),邮编,Email地址;

·摘要,小4号楷体字,200个汉字以内,固定值18磅行距;关键词,小4号楷体字,关键词不超过5个;

·正文,5号宋体字,固定值21磅行距,正文内所有标题加粗左顶格,各级序号格式为:一、二、三,1、2、3,(1)、(2)、(3),如还有再小一级标题可以用①、②、③;

·论文页幅为:上下左右间距均为2.5cm;

·论文(含图片及图注)字数4000-5000左右(总版数控制在6页以内),图片必须插在文档中,且标注图号,图片下方图注格式为:图1+图名、图2+图名、图3+图名;

·图片为jpg格式,线图提交eps格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所有图片需要将原图单独存储于一个文件夹,并与word文档一起打包提交;

·注释为尾注,参考文献置于文章最后;

·论文模板详见附件。


四、会议日程与初步安排

1.11月21日:全天-会议报到,下午-天津历史街区考察

2.11月22日:上午-开幕及主题报告,下午-分论坛

3.11月23日:上午-分论坛,下午-主旨报告及闭幕式


五、、会议信息查询与联系人

会议投稿邮箱:minjunianhui2025@163.com

联系人:马德宇 18601010121

        王迎港 17864269762

        栾绍涵 17822250415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学府街道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邮编:300072

网址:https://arch.tju.edu.cn/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2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