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介绍“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2020年开始作为建筑大类基础课开设。课程目标是满足大类招生改革后培养以建筑学为主的高端创新人才对艺术创意思维、创意设计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课程也作为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与智慧树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学习者各近两万人,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课程一直注重立德树人,2020年获批天津大学课程思政优秀示范课,并获批刚刚结束公示的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主讲教师王鹤获评课程思政名师。课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利用翻转课堂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的成功体系化建设方法——“知行践研 卓新广微 稳变放控 得艰励同”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方法,在校内多学院及全国多所兄弟院校宣讲。

课程主讲教师

王鹤,副教授,博士。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国家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天津市课程思政精品课负责人。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督导专家。出版专著教材19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教育部等项目十余项,获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多项。

二、2021年春季学期课程思政改革情况

该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翻转课堂,借助mooc+见面课的形式,提升同学们的课程思政建设素养。见面课可以结合每年国家需求、政策、最新的社会实践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变化,安排不同的设计训练。2020年秋季到2021年春季,课程开设碳中和视野下的能源自给植物仿生公共艺术设计训练、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原生态与科技公共艺术设计训练、循环经济下的物品再利用公共艺术以及生态文明下动物形象设计创新等十大主题,开展本年度设计训练,实现干中学,并且安排同学们的训练成果参加竞赛获奖,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培养情操和涤荡情怀。课程期中作业以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公共艺术设计训练、抗击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公共艺术设计训练、中国传统文化公共艺术设计主题和生态公共艺术主题为主。主讲教师线上线下点评,针对每份作业的期中修改意见达3万余字,并聘请来自院内建筑历史、校内智能医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外一线设计师为评图专家,以增加评图在跨学科视野下的广度,并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

期中评图嘉宾

杨菁,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明清皇家建筑与园林

司霄鹏,博士,天津大学智能医学部副教授,天津大学-北洋学者,研究方向:脑科学与神经工程。

栾淳钰,博士,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李靖源,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凯盛上景(北京)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前期四室室主任。主持大型项目十余项。

三、成果参赛获奖

本着课程思政体系化方法中,利用社会激励机制提升学习者收获感的原则。课程报送12份作业参加2021 ICAD国际当代青年美术设计大赛,克服一年级同学开始专业学习不久,经验不足,期中作业工作量小等制约,十位参赛同学获一银,四铜,三优秀,二入围的良好成绩,充分展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果。分别是——钟翊嘉 《超时空拥抱》 银奖;吕传薇 《瓦·境》 铜奖;詹泞伊 《浪潮》 铜奖;曾子凡 《百年印记 镌刻大地》 铜奖;刘思源 《红日山水》 铜奖;杨越琳《Lily》 优秀奖;相晓雯 《铁画银钩》 优秀奖;罗新程 《融化的雪屋》 优秀奖;马智博 《画中游》 入围奖;段泓宇 《战疫》 入围奖,另有陈子衿和潘追追两位同学未能提交成功,错失参赛机会,在此一并展示。

1钟翊嘉 《超时空拥抱》指导教师:王鹤 , 疫情防控方向,ICAD银奖

嘉宾司霄鹏点评:可以进一步结合虚拟现实等人机交互技术,增强互动的沉浸感;特别是可以考虑加入情感交互元素,使得交互更多体现人文关怀,满足疫情期间人的情感交流需求。

主讲教师指导意见:方案响应了疫情期间人与人交流减少这样的实际需求,但应突出适用于疫情依然较为严重的国家。运用了镜面反射以及互动技术等公共艺术设计要素,有一定技术含量。5G能够带来更大的带宽,可以支持很多实时的远程操纵与互动,这一特点应该显现出来。方案本身的造型逻辑还有进一步推敲和优化的可能。方案应该对可维护性,以避免被人占用和丢弃杂物都作出制度性的安排。图纸表达整体较为理想,各方面要素比较齐全。

2吕传薇 《瓦·境》指导教师:王鹤, 传统文化方向,ICAD铜奖

嘉宾杨菁点评:该方案以中国传统建筑构件“瓦当”为原型,结合具体使用功能抽象化,符号化发展而来。整体平面布局体现了“均衡自然又各自富于变化”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且考虑到不同位置,角度的观众的观景体验,在立面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设计。但整体设计深度不够,图纸中没有完全表达出设计说明中的构想,建议绘制相应的效果图或分析图辅助表达,精炼文字说明。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该方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天津地域文化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能够从天津博物馆馆藏镇馆之宝当中寻求灵感,并不断简化,思考较为深入。完成的公共艺术作品容易建造,落地性较好。能够使用生态材料比较容易维护,甚至可以较快的拆解并运输到其他方向。人体尺度较为合理。但如果考虑作为室外展板,应当具备防雨等其他功能。图纸应该对具体的尺寸有清晰的阐述。排版有较大的深化程度,建议更为紧凑,更注重边缘对齐。

3詹泞伊《浪潮》指导教师:王鹤,传统文化方向,ICAD铜奖

嘉宾杨菁点评:该方案将从古至今我国文化自由程度的变化抽象为起伏的波浪形状,表达寓意的同时又兼顾动感和美感,材料选择竹筒,丝帛和纸张等中国传统材料,也加强了整个设计的统一性,比较恰当地表达了中国特色。但整个设计基本是沿着时间轴线的单一线性排布,然而历史中,同一时期的文化亦有不同流派,是否考虑选择代表性案例做支线表达,并体现在空间围合上,增强围合感和空间的变化对比。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该方案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抓住不同书写方式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一定思考深度,将其转化为公共空间中遮阳休息的景观设施也比较合理。总体工作量较为充分,尺度做到形式较为丰富,优美。不足之处在于,形式生成的分析过于简单。丝与纸之间的区别阐述得不清晰。最主要的问题是,作品整体对于落地性考虑较少。其实,此类作品用自重轻的铝合金材料进行制作,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建议增加对材料、工艺、可维护性、安全性方面的说明

4曾子凡 《百年印记 镌刻大地》 指导教师:王鹤,红色百年方向,ICAD铜奖

嘉宾栾淳玉点评:作品将建党百年这一元素镌刻大地,似乎在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作品中惬意人们的言行举止,似乎象征着今天的美好生活。作品也展现了学子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该方案选择建党百年的形式和主题值得鼓励,形式和选址上经过多次修改,越来越理想和客观。制作工艺容易实现,与环境容易结合,并能够提供休息和游玩的相应功能。这都是优点。不足之处在于如何进一步突出100的元素。目前在效果图上仍不够清晰。两个100年是否可以更好地用图示语言来加以表示,比如说两条飘带的尺度变化,垂直高差的变化,都有进一步考虑的空间。可以考虑通过少量二维人物和符号剪影形式。或文字来进一步彰显自身的主题。目前单纯依靠构成形式表达如此深刻的主题,还有不足之处,在今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刘思源 《红日山水》指导教师:王鹤,红色百年方向,ICAD铜奖

嘉宾栾淳玉点评:作品直观可见灰色和红色两种色调,似乎在诉说着100年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改变近代中华民族苦难命运并走向辉煌的100年。一丝“红日”,或许既象征着当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预示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也展现了学子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方案呼应了建党百年的主题,并选取类似于国画山水的场景进行营造。实现建党百年、世界和平和传统文化三大主题的结合,主题意义比较显著。将装置艺术与环境艺术结合起来布置,也体现了一定的跨界特色。有形式灵感、来源生成,有流线分析,有使用的材料的分析,细节比较充分。使用手工模型的方式基本达到了扬长避短,能够全面展现自己的设计意图,很好di发挥了这种表现方式的优势。模型本身中,太阳的细节还有待提高。现在只能说具有一定概念性的模型。具体来看,方案如果进一步深化,对细节进行更详尽的诠释,进一步完善视觉效果表现,有较大发展潜力。图纸细节在边缘对齐等方面还有较高提高空间。

6杨越琳《Lily》指导教师:王鹤,生态方向,ICAD优秀奖

嘉宾李靖源点评:取自于百合花的优美形态构思使该公共艺术品不仅具有较高的美学层面的价值,还具有生态层面的社会引导价值。如果从落地实操角度考虑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复杂的曲线形态必然会带来施工的极大挑战及成本的巨额投入,如果需要批量生产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做为重要城市节点的地标景观,那么该艺术设施的尺度就有点小了 2.座椅设计更像是度假感的躺椅形态,做为城市服务的便利休憩设施其形态对于尤其老年人来讲,起坐都是困难的 3.因座椅为浴盆形,所以雨后排水问题需要注意 4.曲面材料要想好,尤其做为公共设施,维护及耐久性需要考虑。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方案本身为比较典型的植物仿生公共艺术作品,充分将百合花的形态进行抽象化,并且与多样化的使用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尺度得当。周边环境容易融合。也便于采用注塑和3D打印等工艺来加工和循环回收的材料,并保证其坚固性。方案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并可以根据环境和其他的要求进行大小、繁简的可扩展性。充分体现了课程对于生态公共艺术设计的各方面原理和具体指导意见。图纸表达采用了当前较为少见的全手绘,更值得鼓励

7相晓雯 《铁画银钩》指导教师:王鹤,传统文化方向,ICAD优秀奖

嘉宾杨菁点评:该方案以中国汉字的笔画或偏旁部首作为基本元素进行设计,应对于现代人“提笔忘字”的常态,同时又通过书法中笔画的“提、按、顿、挫、疾、徐、迅、缓”等书写手法展现了其所蕴含的“刚柔相济”的传统文化内涵。不足之处在于细节的处理,首先,许多笔画或偏旁部首的形状具有尖角,如该方案中的“横折提”中“提”的尖角对于青少年在公共空间中活动来说比较危险,如何保证安全性?其次,方案中的元素均为笔画或偏旁部首,较难表达意蕴,单纯的笔画,难于理解,建议在笔画装置的表面刻印笔画或偏旁部首的解释,或古诗词,或成语等内容,表达传统文化的同时,亦可以增加材料的纹理感和公众与装置的互动性。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方案本身以中国传统的汉字作为主要形式元素,表达了文化传承的主题,并响应当今提笔忘字的社会现象。总体主题意义较为突出。形式美感上,不同元素之间的穿插,衔接尺度较为合理。形式美感较为理想。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说明所使用的汉字与笔画的文化意义,而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元素符号,这样文化内涵不够深入。可以进一步交代使用的材料。如使用生态环境材料便于降解,甚至可能自重较轻,能够搬移到不同的环境进行布置,从而进一步提升使用效率。总体图纸表达在色彩效果图角度。细节阐述上都比较理想。原名《中国汉字》技术含量与文化内涵不足,建议使用谐音、成语等,改进后有所提高。

8罗新程《融化的雪屋》 指导教师:王鹤,生态方向,ICAD优秀奖

嘉宾李靖源点评:融化的雪屋概念非常巧妙,虽以全球变暖的警示意义为构思先导,但其圆形的母题形态及其巧妙的变化重复使空间亲切、丰富、有趣、又具有鲜明的识别感!入口边角的锐角部分注意要做倒角的细节处理避免伤人,此外雪屋内如果能增加有些互动性的设计就更为完美了,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一般来看,表达警示主题,较为悲壮的公共艺术,很难与普遍的游乐、嬉戏、欢快场地氛围相结合。此件作品形式选择合理,与环境结合紧密,功能丰富。当然,还需要注重材料或工艺的合理选择,以保证安全性、建造性、落地性以及可维护性。修改过程中,主题由警醒全球变暖,转为积极的主题,与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结合起来。在中国发展冰雪运动,促进冰雪文化。并逐渐修改为更为积极的主题图纸表达,色调较为淡雅,与竞赛要求较为接近,有较大发展空间与潜力

9段泓宇 《战疫》指导教师:王鹤,抗击疫情方向,ICAD入围奖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方案本身呼应当前主题,弘扬正能量,使用典型的中国汉字二维厚度拉伸的方法。主题较为鲜明,形式美观较为突出。细节上不是很充足,部分笔画可以增加深度的变化,以更为丰富。在颜色的搭配上也有进一步斟酌的空间。最主要的是图纸表达,现在内容较为简单。排版边缘对齐等诸要素注意不够周全,虽已大力改进,但今后仍有很大提高空间

10马智博 《画中游》指导教师:王鹤,抗击疫情方向,ICAD入围奖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思路很好,将中国传统经典绘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以转换,提升其保护的程度,并与现代文创,旅游等有所结合,是非常好的主题与正确的发展路径。与千里江山图的转换,从总体形式上看,还比较神似。但是对于更高级的要求来说,在转换的具体逻辑,转换的具体长度,具体位置上还有很大深化的空间。可以增加其功能,增加其内发光,增加其生态属性,如是否能够对周边的声音做出反馈等。图纸表达,整体色调淡雅。效果图当中使用古装人物是一个创新达,但效果还有待验证,其他细节也较为丰富,整体排版效果基本理想。

11陈子衿 《与你同行》指导教师:王鹤,抗击疫情方向

嘉宾司霄鹏点评:可以进一步结合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例如采用计算机情绪识别,脑电情绪识别等手段,提升交互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满足疫情期间人的情感交流需求。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此方案抓住了疫情期间人与人交流减少,会产生孤独这样一个实际需求。通过像素化处理,借助互动技术,使人们的行进有仪式感,并有温情,这是很好的出发点。Led屏幕、太阳能发电现在也都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如何捕捉人物还需要摄像头或其他的互动技术。方案的改进之处,一个是更好的阐述材料、工艺和建造逻辑,甚至是一定程度上节点的设计。是否便于拆装。是否不易燃?在机场这样重要的公共环境,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实际上,作品本身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实用功能,比如可以和现在测量温度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大多数的旅客在进入机场等重要公共空间内都要经过一段测温的帐篷。如果能够用这样丰富的形式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人们对这一过程不再具有恐惧。应该是发展的方向。排版上基本达到训练要求,但有较大提升空间,文字过于集中。效果图角度有待商榷。文字和图示语言应该更为紧凑

12潘追追《最后的一张抽纸》指导教师:王鹤,生态方向

嘉宾李靖源点评:座椅的构思非常巧妙,其直观的形态使其教育内涵一目了然,艺术性也具备相当水准;但做为一个休憩设施人体工学的合理度考虑还比较欠缺,材料过于最求“纸”这个概念的轻薄感表达,在荷载受力方面的考虑还不成熟,应加强以上两点的考虑处理

指导教师修改意见:方案整体深入程度较高。通过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形式语言探索了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了起到了充分的警醒作用。自身也具有一定清洁能源发电方式。方案最优秀和突出之处在于对灵感本身进行了手工概念、3D模拟和二维图三种阐述方式,图示语言清晰,步骤明确,有助于评委迅速把握其核心概念。理解其整体与环境的关系,值得所有同学学习。图纸表达色彩也比较淡雅,层次逻辑关系清晰。相对不足之处在于,主题灵感没有将纸张的使用与森林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直观地联系起来,说服力有待提高。在图纸的表达上还是有整体性的效果图能够更直观更富有视觉冲击力,与逻辑阐述的内容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发展空间较大

四:学生收获感言

相晓雯:我的方案立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强调我们的设计对于社会和时代的回应,我想这也是公共艺术所需要展现的时代意义。

杨晓琳:我的作品Lily选取的是生态仿生主题,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提升了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拓宽全球视野,提升个人修养的同时提升了我的设计能力。

马智博:本次设计方案聚焦传统文化,在数字化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野里,不仅因为受众面小,大众难以产生共鸣,而且受到文物保护难度大的限制。但是如果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文化加以保存,不仅可以留住传统,也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传统的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