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中心简介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研究中心人员构成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3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约60人。研究中心在曾坚教授、刘丛红教授和刘云月教授的带领下,在生态城市、绿色建筑以及建筑理论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撰写和参编论著20余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纵向课题10项。主持并完成100余项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

曾坚教授(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结合国家重点建设地区的安全需求,建构基于数字技术的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理论;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创新的绿色城市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体系;瞄准学术前沿,拓展面向信息社会的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作为天津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首位城市规划方面的博导,目前已培养29名城市规划工学博士,有力的支持了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项;全国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天津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先进个人。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纵向课题6项。作为项目主持人,共完成40多项重要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项目;作为主编之一,主持了国家级大型工具书《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五册以及《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八册“地域性建筑”专题撰写工作。

刘丛红教授(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可持续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中西当代建筑比较研究。目前已培养12名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主持完成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及其运行(中方负责人2005-2008)、英国外交部国际合作项目“策划中国建成环境的低碳机制转型”(2011-2012)、天津市社会发展基金“有价值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方法及其应用”、教育部留学基金等,并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研究。目前,作为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的在研项目包括: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十二五中欧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大学引智基地项目等。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二、第四)、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山东省优秀勘察设计奖等。

二、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研究方向1:智慧型生态城市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

主要包括: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创新的绿色城市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体系;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滨海城市及高密度地区的综合防灾减灾理论体系;建构高密度建筑环境下的滨海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防策略,提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措施;研究滨海城市重大安全设施布局,提出滨海城市高风险地区灾害的智慧防范策略;建立天津市高密度地区综合防灾研究数据库;基于数字技术的大型及重要建筑性能化防火与综合防灾研究。

研究方向2:基于数字技术的系统化绿色建筑研究

主要包括:基于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建筑存量动态演进及建筑生命周期生态与经济评价研究;低碳建筑策略与建筑碳排放预测、控制及评价研究;基于BIM的建筑设计与生成方法研究;绿色建筑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等。

研究方向3:中西现当代建筑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

主要包括:提炼中外建筑创作理论和设计技巧;追踪现当代建筑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最新动态;比较中外设计机构和建筑师的设计竞争力差异,探索优秀人才的培养方案;科学评价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索提升设计企业市场生存能力和创新动力的途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