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历届人才辈出,而单增亮和赵晓钧这对昔日的同窗,俨然成为“光荣榜”中特别的两位。他们经历过从懵懂少年到设计“作坊”主的最初转变,也经历过一切共同创业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需面对的艰苦与磕绊,更经历过投身经济浪潮后的短暂彷徨……然而,无论身处何方,他们始终以默契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UED:在天大的“精彩瞬间”。

赵晓钧:提及在天大的四年,实在乏善可陈。我是不太记事的一个人,留在记忆里的,往往是些感受和抽象的结论。分享一下以前写的一段回忆大学时代的文字,是我那时挺准确的写照。

“我绝无两‘恺’般惊世之才华,更欠王澍类骇俗之勇气;不好不坏,不神不怪;学东西倒也不笨,小聪明常抖精神;作业、留图、优点都不疼不痒,考试见红、补考却有模有样;球场上跑不快,舞场上绝不帅;也没浪,也不乖;扮随和实因胆小,心太软疑似厚道;见生人嘿嘿傻笑,遇难处蒙头睡觉;本事不大,情绪不小;喜欢女孩不敢主动试探,谈场恋爱全赖前世行善;到现在我也实在不知老婆当初为何跟我?”

看起来我基本上是个老实孩子,有些调皮也在"可爱"的容忍范围内,离敢想敢为的青年才俊实在很远。单増亮也是诚恳厚道的这一款,韧劲用功有加,锐利霸气有限。现在想来,这些类似“厚道、听话、可爱、乖巧”一类的“好孩子”特质,是需要被“勇气、担当、责任”一类的气质所代替的。并不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能实现这样的转变,学校、家庭的教育都不太传递这样的信息,但一个人的人生幸福和贡献,是需要这种成长的——越早越好。

UED:创立CCDI及两人的长期合作。

赵晓钧:单增亮和我的最初合作,和那个时代大多数设计公司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同:天大毕业后,我一直在山东省院工作,单增亮去了一个当时比较有名的香港设计事务所,后来差不多同时来到深圳,两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建筑师。但是,我们当时明确地意识到,在快速膨胀的建筑市场中,单打独斗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当时状态差不多的我们,在一开始就选择了彼此作为合作伙伴。在将近二十年的合作经历中,我们遇到过与其他合伙制事务所的合伙人之间发生过的所有坎坷,我们也有过摩擦和意见相左,当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时,我们对于公司的定位又有很多疑惑,所以我们一起去读了MBA,希望通过MBA的学习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视野和思维,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共识:CCDI的未来发展之路,必定不是简单的一个个作坊的叠加,而是通过现代管理方法,明确企业的定义和社会责任。

成就单增亮和我之间的近二十年的合作之根本,是我们清楚彼此是互相需要的。在应对中国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深入所引起的大格局的变化中,单增亮和我都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为了合作的顺畅,彼此都需要付出很多。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两人的内心都随着年龄和阅历的累积而成长着,更加能够坦然面对自身的局限,同时明白对方的长处是无法替代的。最早,就公司的责任,我们俩人是“分摊”的关系,即每人“看”几个项目。2003-2005年,单增亮和我开始慢慢进入分工,彼此角色随着公司发展进行调整,按照各自的特长承担公司的责任,CCDI也从事务所向现代企业格局转变。

如今,CCDI的组织架构基本搭建完成,开始进入运行优化的过程。而单增亮和我也陪伴着公司经历了比较成功的磨合。现在的我们安于彼此的位置和角色,对自身有很大的接受度,也真正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并且每天都处在创造与发展彼此默契的进程中。——不是保持默契,而是创造。只有将自身置于永远的创造局面中,像CCDI这样的企业才能一直保持着生命力,以应对未来不可知的更大的变化。

UED:CCDI的企业内核。

赵晓钧:在总结CCDI所具有的企业内核,或者说是企业文化内核之前,我们先试着在一个业务模式的推演过程上达成一致。对于我来说,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决定了企业的组织架构,而企业文化便是从这种组织架构中诞生、发展,最终形成企业得以立足之根本,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行进方向。

我们知道,我们业务的内核是为客户提供服务。客户需要这些服务是专业的、稳妥的,客户需要被理解,需要感到放心,需要我们的承诺得到应验。所以,落到实处,CCDI所提倡的业务主张,希望能通过三个层面来解决客户这些需求,创造客户体验,分别是:技术性、专业性、职业性。首先,“技术性”代表着我们会做什么、我们做过什么。我们在某处的高度也许会让人称羡,然而未必与客户需求相契合,或者可能是与客户之间缺乏关联的“孤芳自赏”。故而,仅凭“技术性”并无法达到现代商业社会对于服务者的要求。其次,我们试图以技术为起点,将客户的需求与我们的技术发生更有针对性的关联,在得到客户的准确信息的同时,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这种与客户关联的技术,我们称之为“专业”。这是不同于单纯追逐自身技术高度的诉求,而是通过内部协作与外部资源挖掘所形成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共舞。最后,我们认为“职业性”是指我们的服务承诺及与客户间价值交换的契约关系,即客户相信我们的承诺,并且知晓“物值几何”及“物有所值”,从而为客户建立信赖感及安全感。

当我们分析了技术、专业和职业这三个层面的价值之后发现,在我们行业里,最缺乏的并不是技术性,而是后面两项。从而,我们基于以下的一个假设,建立了CCDI的整个业务格局或者组织格局:在我们所处的行业中,增加我们服务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有了这两个方面,我们的客户才能为客户带来最为真切的价值,从而我们的技术人员也能得到相比原来更大的一份价值体现。所以,专注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建设是CCDI的一种业务主张。

当明白了我们需要通过专注“专业性、职业性”来建设我们的业务主张时,CCDI开始构建其组织结构和运行逻辑。我们明确了自身可以从四个方面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分别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设计师组成的资源团队;以内部经营团队为主的客户管理能力;将客户需求重新破译、与自身能力结合所形成的产品创新能力;以及,作为业务基础的专业能力。

CCDI的业务便是基于这四种能力之上,以项目为载体、以客户为核心,提供我们的专业服务。为了让CCDI的这四种能力可以更加完善,我们搭建了企业内部的矩阵式结构,以组织的动能将这四种能力互为穿插,以企业的运行规则催生内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横向交互行为。

2011年ERP系统的成功上线,代表着CCDI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搭建完成,CCDI所建立的“内部市场”机制开始运转。在“内部市场”的这套机制中,CCDI强调每个人需要以独立、自主的状态,在公司内部获取资源、面对挑战、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逻辑激发员工面对市场竞争时所需要的能力,同时公司通过企业平台弱化竞争强度,给予员工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获得更快的成长。我们鼓励员工戒除对公司的依赖性,帮助他们面临相对更大挑战的同时,也使得他们得到了自主性的提升。

在国内传统的知识型服务公司中,所有的知识工作者都处于相对独立的较小组织里,组织间的竞争与同质化,使得合作的局面很难达成,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内耗,使得知识工作者天然具有的创新动力和创意思维在内耗中丧失了被实现的可能,也就无法得到原本应该享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CCDI所做的一切,便是为了破除这种在企业内部“群雄割据”的状态,以企业规则和机制作为激励员工横向合作的方法与保障,建立企业内部创新与合作的局面,打造平等、开放、尊重、向上的企业气质。虽然我们的同事并没有感觉到合作可以达到非常自然顺畅的状态,但CCDI内部已经有了很多的合作在实际发生。

我们期待CCDI所最终呈现的企业内核是:成就众多充满着自主意识的现代人,鼓励他们使用CCDI创造的机会和平台,去实现对客户、对行业、对社会的贡献,从而获得自身的那份成就感和幸福感。

UED:CCDI学院。

赵晓钧:当意识到在我们的传统专业教育中缺少了一定的实践性,也就是刚才所说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所代表的内涵意义时,我们在两年前开始筹备CCDI学院。我们国家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工程师按照科学家去培养的,从而忽略了工程师天职中实践的那部分责任,使得在传统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工程师不去正视、尊重、研究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种缺失让大量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行业人员们,在实践中饱受挫折。让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在客户眼中都无法成为他们所期待的那般。基于这样一个假设,CCDI试图在专业领域里注入一些与实践相关的知识,比如管理学、客户学、创新学,让我们这样一个行业,能更加认识和掌握一些国际上通行的业务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员工,贴近客户,回归行业的服务本质,成就自己和客户的共同成功。这就是CCDI学院建立的一个初衷。

UED:更名为悉地国际。

赵晓钧:今年5月16日,我们正式更名为CCDI悉地国际。我们诚挚地感谢在过去的岁月中,对我们伸出热情双手的前辈与同侪,也恳切地希望CCDI的未来依然有大家的相伴。然而,就如雏鸟终将舍下对窝巢的眷恋而振翅长空,在成立18周年之际,依然青涩的CCDI,将怀揣着对美好过往的无限感恩以及对未知明日的探索追求,以独立且自信的姿态,踏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UED:寄语学弟学妹。

赵晓钧:建筑师、规划师以及我们所有看到的工程师,这些以“师”字为身份的人,包括曾经的单增亮和我,我们工作的基本形式,就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给别人,以实现客户的一些诉求。所以本质意义上,我们并非科学家或者艺术家,而是为别人实现梦想和目标的人。为了把我们的专业知识有效地贡献给对方,这是需要一份自主、需要一份善意、需要一份智慧和需要一份实践能力的,而这一切都建立于我们对于平等身份的认知之上。

就像前面我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说法一样,我意识到在我工作的这些年头里,我付出了比在校时期更大的代价以及心力去学习自己的实践能力。虽然痴长十几或是几十岁,我并不敢以一名长者自居来寄语那些正处于生命最灿烂时刻的学弟学妹们。如果说是对学弟学妹们有一份祝福的话,我是非常愿意告诉所有的年轻朋友,未来世界需要一份跨界的能力、一份沟通的能力、一份表达的能力、一份情感的能力,一份善意和智慧带给世界的力量,同时活出自己的生命。

赵晓钧

5月21日于上海